本文於2012年5月25日發表於Investalk
其實我一直沒有很深入去研究ABCD,忘了是幾年以前,曾經在CARI的外匯專區看到有人提過ABCD,說是跟某位老師學習的。當時太忙沒什麼時間去了解什麼是ABCD。後來大概幾個月前,在FB的某個forex group,有看到K大透過ABCD的圖例,在好奇心趨使之下,就看了看他的圖例,大概了解是怎麼回事。
我要說明一下,我只有根據K大的圖例去了解ABCD,事實上大家所認知的ABCD是不是這樣,我就不知道了。我就根據我對於K大圖例所知道的ABCD來跟大家討論。
以跌勢為例,假設走勢從起跌點A開始下跌,跌勢結束於B點後,開始反彈,反彈並沒有超越起跌點A就止漲於C點(或稱C點為反彈止漲點),最終走勢再度下跌,並且讓跌勢低於B點,最終跌勢結束於D點。這樣的兩個下跌段及一個反彈段構成了ABCD模型。反之亦然(上漲走勢)。
根據ABCD模型,AB段往往會跟CD段等距離。假設A的起跌點是RM6,B的止跌為RM3,反彈後的止漲點C為RM4,根據等距離的運算,我們可以推測D的結束點:
AB=RM6-RM3=RM3,而C止漲後也要跌RM3這麼多,所以D大概會在RM4-RM3=RM1的位置結束。
波浪理論其中一個核心觀念就是它的修正模型。最基礎的有鋸齒波及平坦波,平坦波又分很多種,這裡就不再贅述,我們就只討論鋸齒波及標準平坦波就好,因為這兩者跟ABCD最相似。
這兩種波型有兩種不同:
1. 波型: 鋸齒波: 5-3-5,平坦波: 3-3-5
2. 反彈幅度: 鋸齒波 “往往”只彈前一個波段的1/2左右,而平坦波可能反彈到61.8%甚至更多
ABCD和這兩種波的模型是很類似的,只是ABCD模型沒有再細分什麼樣的波數,也不管反彈或回調的幅度(若有錯誤,敬請指正)。
此外,根據K大的說法,AB幅度
如果是攻擊波,則AB更不可能等於CD,因為CD會遠超過於AB。以上都是我認為波浪理論和ABCD模型不同之處。
ABCD有個很大的優點,它在任何走勢中,隨處可見,而且容易學習,容易理解,正所謂大道至簡,雖然ABCD模型看來很簡單,但卻很好用。不過它在實戰應用中就比波浪理論的難度更高。
再回到前述的例子,前面提到,以跌勢為例,假設走勢從起跌點A開始下跌,跌勢結束於B點後,開始反彈,反彈並沒有超越起跌點A就止漲於C點(或稱C點為反彈止漲點),最終走勢再度下跌,並且讓跌勢低於B點,最終跌勢結束於D點。這樣的兩個下跌段及一個反彈段構成了ABCD模型。但在實際走勢中,我們很難去推測C的反彈結束位置,其實C常常比A還高,如果要在C的反彈進行當中進場做short,要short在哪裡? 停損點設在哪裡? 這是需要很多實戰經驗及策略來保護的,所以操作的難度較高,也許可以輔以其他指標來加強ABCD模型,讓它的實戰性更強更好用,這就有待各位去研究了。
chart via YouForex
留言